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梳理总结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发展情况,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编制形成《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2023年国家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2024年信息化发展形势与任务。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任务提出: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深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等。
《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信息化肩负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23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当前,信息化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跃升的新阶段,不断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信息化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有力驱动着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极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方面,《报告》有多处提及,并用数据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和促进,另外,《报告》还分析了2024 年信息化发展形势与任务等。
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报告》提出,信息化赋能高品质生活。网络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不断提升信息惠民便民服务水平,2023 年我国网民规模达 10.9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7.5%。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多彩,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中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数字教育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 1 亿,浏览量超过 367 亿次、访客量达到 25 亿人次。优质教育教学数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中小学平台的资源总量增加到8.8 万条,职业教育平台在线精品课超过 1 万门,高等教育平台上线优质慕课超过 2.7 万门,持续引领世界教育 教学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普惠。“慕课西部行”计划提供 19.8 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西部高校学生 5.4 亿人次。立足推进乡村振兴,2023 年启动首期数字支教创新试验,为 1.4 万名乡村中小学生送去科普、艺术类等课程 2500 多节。数字教育创新应用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教师研修活动开展,累计参与人 24 次超过 4000 万,成为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线上支教、虚拟实验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等广泛普及,虚拟实验教学覆盖全国 31 个省份。2018 年-2023 年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增长情况如图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报告》指出,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完善。信息化人才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教育部强化“四新”建设,聚焦科学前沿,推动普通高校新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改革,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导职业学校新设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统计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数字影像档案技术等专业, 探索增设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信息化重点领域专业。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逐步完善。中央网信办等 13 个部门联合印发《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指 引》,搭建开放化、长效化培训平台,健全社会化的数字素养教育培训网络。教育部修订义务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推动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断提升数字教育教学水平。
《报告》还提出了2024 年信息化发展任务。包括,要求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信息惠民为民服务。加强重要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还包括,要求深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高质量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持续实施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信息化人才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西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