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召开AI+高等教育研讨会
发布部门: 智慧教学 发布时间: 2024-03-25 浏览次数: 578

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模型横空出世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更是对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次全新挑战

2024年3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研讨会,邀请政产学研界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课程教材和实验室处处长刘永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刘霄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主持会议。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兵、运营总监赵琳,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条件保障处、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教授参加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

宋毅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布局靠前、行动迅速,令人倍感惊喜和意外。他表示,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并将深刻影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校的“管”。要牢牢把握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塑造“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同时要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的影响与冲击,提前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法律规制与伦理规范,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刘霄

刘霄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从“工具”向“伙伴”转变,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将向“师/生/机”的深度交互转化,课堂教学组织形态将发生颠覆性变革。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谋划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围绕“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开展积极探索,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加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龙头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融汇各方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健:

吴健介绍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她表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学校秉持“以人为本、以智赋能”理念,着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以课程建设为关键抓手,通过设置数据与信息技术平台课、通识课程与通识讲座、“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体系(“STAR”),帮助学生提升数字素养,开拓技术视野,强化跨学科思维,更加从容应对数字化时代变革,增强建设数字社会的责任感。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

冯仕政在主持总结时表示,随着算法、芯片技术迭代不断加速,人类知识的供给和获得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的价值将迅速减弱,大学不能再用过去的内容和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应积极发挥人工智能在增强课堂教学交互、教学资源智能汇聚、知识图谱动态耦合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把知识跟现实情景结合起来,提升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将认真反思和审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变革,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自主培养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