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633间智慧教室,藏着怎样的数字化“成绩单”?
发布部门: 智慧教学 发布时间: 2024-07-04 浏览次数: 752

“互联网+教育”,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河南省开展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其中,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性和决定性内容。

活动期间,在河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了解了高校关于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成绩与亮点。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改变未来。数字化,正在为河南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在教室就能一秒“穿越”到古今中外,体验各种虚实场景,这样“炫酷”的课堂你想体验吗?

郑州大学有一个强大的“智慧教室天团”,633间公共智慧教室为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力。“智慧教室天团”只是郑州大学数字化工作的“冰山一角”,从教学到学生生活再到校务管理,郑州大学的数字化建设成绩单亮眼。

作为全省最顶尖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郑州大学在打造“数智郑大”的同时,也在打造“郑大样板”。

一、从课堂“穿越”到世界各地,看633间“智慧教室天团”

现在,让我们一起踏入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神奇世界,深入探索多糖类高分子材料、蛋白质和有机聚氧脂的结构特性、化学性质、改良方法以及广泛应用。你能够想象吗?在郑州大学的一堂课程中,教授能够引领学生“穿越”到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奇妙领域。在这里,学生们有机会全面了解那些常见而重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更能学会如何更科学、更高效、更充分地利用这些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宝藏。

 

 

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穿越术”,而是得益于郑州大学智慧教室的先进科技。在这个智慧教室里,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云游世界”,更可以让他们仿佛亲临其境地体验莎士比亚的传奇一生,或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这里的学习场景丰富多彩,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和探索的惊喜。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该校强大的“智慧教室天团”。据了解,郑州大学四个校区建设有公共智慧教室633间。其中,基础型智慧教室598间、高级型智慧教室23间、拓展型智慧教室11间、沉浸式智慧教室1间,另有2 间蓝箱1间绿箱录播室。

 

 

 

“这些智慧教室都具有线上巡课功能。”郑州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子蛟介绍。通过终端,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所有的智慧教室都在“云端”汇集,教学管理人员只要轻轻点开,足不出户就可以查看每个教室上课的情况,讲台区域还设有专门的摄像头,方便日常教学管理。

二、Ai技术,让教师练就“分身术”

关于教育数字化,郑州大学还有更大的设想。分身版的AI教师来上课,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酷?上传老师照片、音频,输入授课内容,经过系统处理,就可以生成老师的虚拟数字分身进行授课,容貌、动作、声音都十分逼真。“这是我们正在尝试的项目,已列入学校2024年度工作重点,旨在解决师生比和大班制教学的痛点。”张子蛟补充道,虚拟数字分身主要用于线上知识性的授课,日常线下授课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还是由老师完成,“虚拟数字分身可以把教师从重复性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教师做一些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虚拟数字分身教学模式探索只是目前数智赋能教学的应用之一。据了解,围绕师生比和大班制教学的痛点,郑州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与教务部协同,计划通过地方高校“101计划”课程技术与体系的探索,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下,共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一生一案学习,因材施教,改变教学范式。

三、数字化赋能,教学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智慧教室天团、虚拟数字分身,只是郑州大学数字化赋能教学的一个缩影。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郑州大学还建设有慕课500余门,开设课程头数6000余个,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43门、河南省一流课程16门。目前,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145门课程,在教育部指定的国际化平台上线10门课程,在全国性平台上线200多门次课程。此外,学校建立了丰富的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多种类型数字资源。其中,电子图书1424.9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69个,中外文电子期刊222.2万余册,信息资源120TB。

而且,郑州大学非常重视学生、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培养。所有一年级本科生,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必修课,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必修课。2024年下半年开始,《计算机应用》全面提升为《大学生数字化素养》,《程序设计》提升为《大学生数字化能力》;每学期初,郑州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和教务部都要开展多次智慧教室使用和数字化课程制作培训会,提高一线教师运用最新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团队配置、校园网络、网络安全等,数字化成果“全面优秀”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全面布局。”张子蛟说。为此,郑州大学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领导机构,优化决策机制,建立专业智库,响应新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重新进行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出台相关管理文件,持续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多维度支撑学校创建一流大学的实际需求。信息化支撑团队方面,该校信息化办公室有专职职工40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6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生导师9人,6人具备20余年信息化从业经历,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科研和研发能力。团队围绕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研究方向,承担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据了解,这样的团队配置在我省高校并不多见,目前,该团队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校园网络方面,郑州大学实现了四校区100Gbps环状互联,各校区采用分层网络架构,骨干网络100/40Gbps,40/10Gbps到楼宇,千兆光网到桌面和用户,核心楼宇万兆交换到桌面;实验区、教学区、学生宿舍区的室内计算机网络100%覆盖,敷设信息点数超过9万个,其中第五代全光网有线无线一体化AP 4万个;校园网络出口带宽74Gbps。实现全校师生免费上网,峰值在线人数7万多人。校园网规模位列全国前三。信息系统和数据治理方面,郑州大学进行了较好地集成和应用,制定了校级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实现了集中数据采集,建成了学校全域数据库,实现了高达79%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数字赋能方面,逐步推进在学业预警、课程分析、毕业生就业去向、跨部门协同管理、智慧“助学”“助教”等场景的运用。

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建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完成了核心信息系统的定级和等级保护,具备较为完善的技术防护能力,建立了较完备的运维体系。

五、打造“数智郑大”,做出探索、创新、示范和贡献

数字化赋能,郑州大学未来可期。“数字化是引领教育未来的动力引擎,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6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对郑州大学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时,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智郑大”为目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精细化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化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此外,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郑州大学正在起草《郑州大学数字化转型试点方案(2024年-2026年)》,其中,不仅描绘了该校在数字化转型的蓝图,还提到,将与河南省其他头部高校共享经验和牵头协同推进。可以看出来,郑州大学期望能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方面做出探索、创新、示范和贡献。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在国家教育强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的指引下,郑州大学勇担使命,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仅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有力数字化支撑,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河南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