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部门: 智慧教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浏览次数: 1151

10月18日,由上海大学、同方知网联合主办的“数智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吸引来自全国120多家单位的200余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

本次会议采用主论坛和平行分论坛的形式,邀请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智赋能 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探索数智化管理 促进继续教育创优提质 ”议题作精彩报告,共同探讨教育数智化与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入融合和应用场景,探索创新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新理论、新范式、新路径。

一、开幕式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同方知网副总经理张义民出席会议并作开幕致辞。

作为东道主,段勇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谈到,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机遇,也是大学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教育数字化的方法路径,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次有机会与同方知网共同主办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创新举措,是把握历史机遇、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上海大学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的迫切愿望和决心。

义民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数智化时代,全国院校正加速前行,积极探索“把数智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的深度融合路径。面对数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为赋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知网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完善大学生教学过程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产品服务,力求为高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管理工具。目前,这些系统已经在全国数百家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校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旨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主旨报告环节精彩开启,1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智赋能 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议题作主题演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国华教授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亟待认清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兼论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出发,蒋国华回顾并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教育,重点剖析了半个世纪“教育综合改革”的挑战,以及百年西学东渐中中国教育的探索与不足。在当前AI时代,蒋国华提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随着教育强国建设及成功经验的提炼、概括出若干概念、范畴、规律、范式和体系来,一定能够产生出崭新的领先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成果。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在《数智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北京大学实践案例》报告中,以解读数智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特色切入主题,从数智领域相关专业建设、构建数智教育课程体系、助推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加强数智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方面,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北京大学在数智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探索,这将为其他高校的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借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国华教授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亟待认清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兼论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出发,蒋国华回顾并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教育,重点剖析了半个世纪“教育综合改革”的挑战,以及百年西学东渐中中国教育的探索与不足。在当前AI时代,蒋国华提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随着教育强国建设及成功经验的提炼、概括出若干概念、范畴、规律、范式和体系来,一定能够产生出崭新的领先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成果。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在《数智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北京大学实践案例》报告中,以解读数智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特色切入主题,从数智领域相关专业建设、构建数智教育课程体系、助推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加强数智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方面,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北京大学在数智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探索,这将为其他高校的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借鉴。

 

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带来题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报告。从中山大学学校概况、人才培养理念及数字化基础等情况谈起,陈省平重点阐述中山大学在混合式教学、新形态教材、超算习堂(EasyHPC)、慕课西行、智能巡课等方面的数字化变革,呈现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成效,引发关于未来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启发与思考。

 

同方知网教育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强浩以《数智化赋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创新探索》为题作精彩报告。围绕高校如何应对大模型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数字化变革和创新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主题,强浩重点解读了知网数智赋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服务方案。该方案以高质量数据、华知大模型、专家库等为基础支撑,叠加诚信学习、查重检测、AIGC检测、格式检查等诚信/质量保障服务模块,支撑高校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全过程管理,更好地助力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为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

 

实现高质量教育,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朱燕民在《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报告中,首先梳理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以及国家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审核评估情况,朱燕民深入讨论评估专家对学校在质量保障能力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享了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教务处处长王湘云作题为《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山东大学(威海)数智赋能本科教学管理实践》的精彩报告。结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本科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王湘云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学校智慧招生系统、智慧教务系统、智慧实践系统、智慧综合教务系统的建设实践,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建设成效,展示了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利用现代数智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前瞻性和实践力。

   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带来题为《AI赋能实验实训,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能力》的精彩分享。基于对上海大学发展概况的介绍,彭章友详细介绍了学校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及实践案例,其中重点分享了学校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慧人文商管共享实验平台、“四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等三大板块实验平台。谈及未来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路,彭章友提到,希望实现AI全面赋能实验教学、构建产教研实验生态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共享服务模式,实现共享更广、协同更深、服务更智能的目标。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议题单元由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杜晓庆、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彭超共同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金天以《质量为本创新为道 北航本科毕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金天从《学位法》修订及本科论文抽检要求为切入口,聚焦“加强毕业环节审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高校如何行动”这一问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北航本科毕设全过程管理的举措,以及学校采用项目制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团队协作育人等创新毕设开展模式,守好毕业环节质量管理关卡、赋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广西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胡立坤在《持续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报告中,阐述并强调了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对毕设的要求及广西大学对这一工作的要求,介绍了广西大学开展毕设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毕设全过程管理情况。谈及未来的工作展望,他提出要持续完善毕设管理机制体制,持续提升学校本科毕设管理信息化水平及质量,持续探索提高学校本科毕设质量的新方法、新路径。

   安徽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超以《数智化赋能财经类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安徽财经大学“新经管”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李超介绍到,当前安徽财经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拥抱新时代 建设‘新经管’”,坚持“新文科”引领“新经管”,以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引擎,全面推进“新经管”人才自主培养改革;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管类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科专业教育,推进经管类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区域和地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同方知网教育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沈冬玲作题为《数字化平台赋能高校实践教学与管理》的精彩报告。基于对数智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与变革的剖析,沈冬玲向与会专家汇报了知网赋能高校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相关产品服务进展。在AIGC检测方面不断优化中英文检测服务,助力应用规范引导;在实习管理方面提供“校、企、师、生”等多角色远程协同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校企合作;在毕设管理方面增设“抽检上报服务”及“市级推优”等服务,提升管理便捷性;依托海量专家资源构建专家库,提供“智能评审+小同行评议”全过程一站式服务,高效满足论文送审各场景需求。

   “数智赋能 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议题单元由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教务处处长王湘云主持。

 三、分组交流研讨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分为4组,围绕“数智化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创新及场景化应用”“数智赋能高校学生实习实践新范式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落实论文抽检,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嘉宾结合实践探索,分享了对数智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的多维度思考与展望,提出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真知灼见。

四、实地参访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经验10月19日上午,部分参会代表参访了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见证数智化时代的技术更迭及高速发展,探讨数智时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探索。

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上海大学教学规模最大、学生受众最多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工程”理念下,中心以卓越工程素养、工程素质教育和领军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大工程观的角度整合、布局和规划,建设了基础工训实践、大工程仿真、大工程实践及创新竞赛四大实践教学平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以航空航天、海洋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领域的国之重器为教学对象,开设系列大工程实践课程;引入产业前沿科技,与中国商飞、海克斯康等大工程领航企业共建多个前沿技术实训室和跨学科实践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模块化、开放式、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了理工、人文、经管、艺术学生工程训练全覆盖。

此次论坛响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号召,聚焦数智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主题,顺应数智化趋势下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知网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的理念,与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共筑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高校知者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