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学季,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高校迎新工作。全国多所高校推出多种AI智慧迎新服务——全天候答疑的AI智能助手、现场引导互动的机器人伙伴、AI生成的个性化成长方案、“云游”校园导览系统、迎新可视化大屏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全方位重塑新生入学初体验。本文节取全国多所高校智慧迎新中的典型应用,探索线上线下AI智慧迎新服务场景新模式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动态速览
1.清华大学:AI学伴赋能教育教学全场景
2.北京大学:AI让迎新服务更“智能”
3.复旦大学:“智能天团”为新生提供一站式迎新服务
4.山东大学:以科技赋能教育以AI链接山海
5.西安交通大学:AI让迎新更便捷、更温暖、更智能
6.南京大学:“智慧大屏”+“小蓝鲸”机器人解锁迎新新体验
7.北京理工大学:“北小理”迎新,个性服务
8.中山大学:“逸迎新”让迎新流程更高效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I领航员”助力新生开启北航之旅
10.郑州大学:数字伙伴指引新生新学期
11.北京林业大学:一站式智慧服务迎“新绿”
12.大连理工大学:机器狗当“志愿者”回头率超高
13.华中科技大学:“爱华导”迎新,贴心陪伴
1.清华大学:
AI学伴赋能教育教学全场景

“清小搭”双端应用
(图源:清华招生微信公众号)

迎新现场的机器人
(图源:清华大学小研在身边微信公众号)
在清华大学的迎新现场,新生不仅可以看到足球在机器人机械臂下精准射门,还可以收到“AI学习礼盒”。清小搭为其中的亮眼AI好物。
清小搭作为融合AI技术与校园场景的智能体,覆盖导学交流、学习科研、生涯规划等学生日常全场景。覆盖移动端与PC端,拥有中英双语版本,可7×24小时全天候响应新生需求。集成智能问答、深度思考、智能摘录、MCP工具箱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信息枢纽的一键触达。“清小搭”还设有智能体广场,致力于为每位同学提供专属的全功能智能体学伴。目前广场已汇聚260+个学生与教师共同研发的智能体。此外,“学习发展路线图”“学业志趣评测”“图书馆资源”“清小搭成长报告”等众多实用资源也汇聚其中,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2北京大学:
AI让迎新服务更“智能”

“小北学长”智能助手显示界面
(图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北京大学迎新机器人
(图源:北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的迎新现场,今年除了有广受学生好评的“小北学长”,还迎来了“新面孔”——北大学生自主设计的机器人。机器人拥有高超的对话交流能力,可为新生提供语音交互服务,发放专属资料袋。同时,“小北学长”这款AI智能校园学习生活助手,今年依旧持续发力,整合学校官网重要网页信息、各部门各类文档资料、校内常用位置地图等多种校内资源并形成知识库,为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精准、详实的解答。
3复旦大学:
“智能天团”为新生提供一站式迎新服务

复旦大学本科生迎新大屏
(图源:复旦信息办微信公众号)

VisualRAG智能体应用“复图识景FDU Scene”
(图源:复旦信息办微信公众号)
复旦大学一站式迎新服务智能管家包含“AI迎新智能助手”“VisualRAG智能体应用”“迎新数据大屏”等,帮助新生快速解锁复旦大学“全景地图”。
“AI迎新智能助手”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新生“未到校先知情”,AI助手基于学校自研智能体开发平台结合本地化DeepSeek大模型构建,可为新生提供实时校园学习生活资讯,覆盖从“入学准备”到“校园适应”的全场景需求。VisualRAG智能体应用“复图识景FDU Scene”能够智能识别校园景点照片,并通过图像知识库的向量化检索实现精准匹配与历史文化介绍,为服务师生多场景需求方面注入智慧新动能。“迎新可视化大屏”紧密围绕新生入学过程,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同步,深度融合迎新服务系统、宿舍管理系统、邮件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多源数据,实时展现新生入学报到进程、宿舍分配入住情况、学籍复查照片提交状态等多个事项的最新动态。
4山东大学:
以科技赋能教育以AI链接山海

山东大学智慧迎新展示平台
(图源:山东大学微信公众号)

山东大学迎新机器人
(图源:山东大学微信公众号)
在山东大学迎新现场,新生可以看到智慧迎新展示平台、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多种科技元素。智慧迎新展示平台可实时全方位展示各校区及各学院新生报到情况。人形机器人可以实时回答问题,完成招手、握手、打太极拳、“比心”姿势等动作。四足机器人则具备前进、奔跑、负重能力,能为新生搬运行李。让AI科技真正赋能教育,山东大学数智化支撑研究院还面向全校研究生新生打造了“数智素养启航”课程,详细介绍了学校自主研发的“山大AI助手”、“AI学术搜索”和“AI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数智赋能工具和平台,以及校园网接入与使用安全、数据保密、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网络钓鱼防范等公共服务、网络安全与合规内容,助力新生安全用网、规范科研、数智科研。
5西安交通大学:
AI让迎新更便捷、更温暖、更智能

迎新贴心管家“交晓新”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

“巡霄”机器人
(图源:中国新闻网)
西安交通大学让AI技术全方位融入新生迎新场景,让新生感受到更便捷、更温暖、更智能的入学报到体验。在迎新现场,“交晓新”AI助手、“巡霄”机器人、“一网通办”服务平台等智能化应用都在为新生报到“添彩”。“交晓新”是基于学校AI创新平台“交晓智”搭建,采用知识库、工作流与大语言模型相结合架构,为新生提供问答、办事、资讯和导航等一站式服务,自上线以来,已服务7407名本研新生,累计解答问题5.3万个。由学校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巡霄”机器人也首次亮相迎新现场,带给新生握手、答疑、带路、交互等新体验。同时,“一网通办”中“迎新一件事”在今年也全新升级,实现除体检和领取军训服装外,全部事项线上完成,使一站式高效联办更进一步。
6南京大学:
“智慧大屏”+“小蓝鲸”机器人解锁迎新新体验

南京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实时报到统计图
(图源:南京大学信息门户微信公众号)

“小蓝鲸”机器人
(图源:现代快报)

“小蓝鲸”智能助手平台
(图源:南京大学信息门户微信公众号)
2025年南京大学本科新生报到现场,实时更新的“智慧大屏”和“小蓝鲸”互动机器人是全场焦点。“智慧大屏”上动态跳动着新生报到进度与统计数据,并且今年的每一位南大新生都能在大屏上找到带有自己姓名的专属欢迎页,据统计,共有1008位新生打卡留念。“小蓝鲸”互动机器人,可为新生提供报到指引、校园百科答疑、拍照纪念、社团活动查询和校史讲解等服务,解决新生入校的所有“小迷茫”。小蓝鲸智能助手平台1.0在新学期也正式上线,依托本地化AI模型,可全天候智能问答。同时还有信息化服务助手、eScience助手、IT侠助手、科学导航等一系列助手服务,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
7北京理工大学:
“北小理”迎新,个性服务

机器人迎新展区
(图源: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
北京理工大学全新推出的学工AI数智伙伴“北小理”精彩亮相,与新生亲切互动,24小时全天候在线开展智能迎新问答。“北小理”迎新服务新增简洁版MBTI性格测试,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平台结合校园场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建议,使服务更贴合不同新生的需求,助力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发展路径。现场学生研发的机器人、各书院特色迎新展区、珠海校区“收‘吉’‘理’想”活动等为新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
8中山大学:
“逸迎新”让迎新流程更高效

迎新机器人
(图源: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微信公众号)

“逸迎新”平台与AI助手“小逸”
(图源:中大学工微信公众号)
AI赋能中山大学迎新全过程,在报到现场可以体验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化交互和仿生机器狗的自主动作演示。“逸迎新”平台和AI助手“小逸”更是助力新生事项“一站式”办理全过程。“逸迎新”平台以“卡片式”设计,将校园账号激活、费用缴纳、宿舍信息查询、入学材料提交等必办事项,以及各类按需服务集中呈现。点击对应卡片,就能直接跳转办理页面。“小逸”AI助手则配备覆盖全场景的智能问答库,包含报到流程、宿舍分配、缴费须知等高频问题,采用“主动预判需求+即时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可根据新生入学进度,精准推送待办事项,据统计已累计答复1.5 万余条问题,解决“医、食、住、学、行”全方位问题。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I领航员”助力新生开启北航之旅

“AI领航员”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帮助2025级新生一键解锁校园新生活特推出“AI领航员”迎新AI智能体。“AI领航员”核心功能包含“校园资讯问答”“云合影”“漫校园”等应用。另有七个可爱的“数字领航员”形象,供新同学自由选择。校园资讯问答主要提供AI智能问答服务,涵盖报到流程、宿舍安排、校园周边美食、交通出行等内容。
云合影是为新同学提供的独特纪念方式,通过AI技术采集处理每位新同学的照片,合成创意集体合影。同时,还提供多种模板和趣味贴纸,供新同学自由选择,留下珍贵的入学回忆。漫校园致力于打造新同学的“掌上校园指南”,通过3D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真实还原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校园重要场所,支持在线查看校园地图并规划路线,帮助新同学快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各场所的开放时间与使用规则。
10郑州大学:
数字伙伴指引新生新学期

人形机器人等
(图源:郑州大学微信公众号)

郑州大学AI辅导员
(图源:郑州大学微信公众号)
郑州大学通过迎新数据平台、AI辅导员智能问答系统等智慧设施,带给新生一站式、数字化、高便捷的报到体验。新生在报到前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的智慧迎新系统提前完成“信息采集、抵站登记、人像采集、在线缴费”四项填报内容,查看个人住宿信息。报到后“一扫即办”完成报到。
同时,校内迎新专线交通车也进行了智慧赋能,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优化车辆调度与路线引导,保障交通顺畅。各学院也为新生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入学礼物,如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展出“小郑一号”人形机器人、超大无人机等智能科技,并安排智能巡逻机器人为新生运送行李、安防机器人承担迎新点巡查任务,进一步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护航新生未来成长之路。
“AI辅导员”智能问答系统围绕“让每个学生更优秀”工作理念,构建“AI辅导员智能体+通用大模型+学生工作部专属知识库+校内公开知识库”深度融合的AI辅导员体系。以数字人的具身形象陪伴新生全周期校园生活。
11北京林业大学:
一站式智慧服务迎“新绿”

本科生智慧迎新数据综合展示可视化大屏
(图源:北京林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打卡留影互动区
(图源:北京林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北京林业大学通过智慧迎新系统实现一站式报到,通过校园VR导览功能实现校园场景立体化,通过迎新数据综合展示可视化大屏实现动态数据一张图,通过打卡留影互动区实现迎新纪念拍立得。
2025年北京林业大学推动信息采集、入学教育、资助服务等预报到和现场报到的线上全流程落地。北林APP上线校园VR导览功能,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本科生智慧迎新数据综合展示可视化大屏实时显示报到新生数据,让各学院新生报到人数、生源地等相关数据实时动态展示。多种风格的打卡留影互动区让众多新生驻足留念。北京林业大学通过多种数智化新方式,让新生报到可感可知并便捷高效。
12大连理工大学:
机器狗当“志愿者”回头率超高

机器人比心
(图源:央视新闻网)
大连理工大学在迎新现场引入了机器狗为新生搬运行李,并设置了印刷电路板挂件作为特色纪念品。这只机器狗是首次参与迎新工作,可以负重20千克左右。从迎新点到宿舍,攀爬楼梯、智能避障。
除了机器狗搬行李,大连理工大学迎新现场也充满“新意”。印刷电路板挂件、迎新数据实时展示大屏、AI智能交互装置……都让新同学在入学第一天就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在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报到点,来自上海的佘逍遥拿到一瓶专属可口可乐。这边刚刚报到完,一旁的激光打标机就开工了,几秒钟就在可乐瓶上印出他的名字。此外,机械工程学院还给新生准备了激光打印的书签作为礼物,既有专业性,又有科技感。
13华中科技大学:
“爱华导”迎新,贴心陪伴

AI辅导员“爱华导”平台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华中科技大学推出“爱华导”迎新服务,以校园向导、知心朋友、成长助手角色陪伴新生线上报到,24小时响应需求;学工部提前成立专项小组,梳理往年高频咨询问题录入知识库并优化测试,迎新期间实时记录咨询内容、分析数据,每日完善平台功能。
数字迎新启动前后,通过“华科大学工”微信推出含报到指南、政策解读、缴费操作、AI使用说明等内容的系列推文,经辅导员、志愿者精准转发,助力新生提前熟悉流程。针对往年大额缴费限额问题,学工部联合网信办、开发公司协商,推出拆分支付功能,满足新生缴费需求。开发线上报到“数据驾驶舱”,实时查看各院系报到进度与环节办理情况,方便学校掌握迎新进展、调配资源。
回望案例,总结共识。各大高校的迎新工作已不仅仅是报到手续的集合,而是大学生活的“第一公里”。新技术让分散的服务整合成一个完整场景,让一次性的答疑变成持续的陪伴,让冷冰冰的数据图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路径。
迎新是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起点,也是贯通教学、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枢纽。其在实践中带来了更高效的流程,让“报到一件事一次办”真正落地;在管理上推动了多部门协同,使教务、宿舍、一卡通、安防、交通等环节紧密衔接。归根结底,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节省时间,更在于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学生。所以,智慧迎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用上了多少新工具”,而在于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关怀,并更有信心地开启新的学习旅程。从育人层面看,它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支持,帮助不同背景的学生更快适应大学节奏,更早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当校门再次为新一届学生敞开时,迎新的意义也在不断延伸:这不只是一场入学仪式,更是成长的第一课、人生新阶段的起点。未来AI技术将不断演进,智慧迎新必将更加个性化、情感化与场景化。(文章摘自中国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