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血版DeepSeek落地高校,开启AI赋能高等教育新篇章
发布部门: 智慧教学   发布时间: 2025-02-19   浏览次数: 1386

近日,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纷纷宣布已完成“满血版”DeepSeek本地部署,国产大模型在智慧校园建设和科研范式变革中的潜力崭露头角。

据悉,通过部署本地版DeepSeek,依托高校自有的算力资源,“满血版”DeepSeek可彻底告别“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困扰。师生在校园网内通过访问链接,即可无限次地免费体验,降低了师生使用AI的门槛。

 

东南大学/浙江大学DeepSeek(图源官博)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表示,浙大选择本地化部署DeepSeek,是基于提升稳定性、增加安全性和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等综合考虑。

稳定性方面,本地化DeepSeek依托高校自有的算力资源,在超大规模智能算力的保驾护航之下,7x24小时稳定响应,降低了师生的使用门槛,可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连续性需求。

在东南大学,DeepSeekR1本地部署依托该校在2024年1月建成的纯国产云智算一体化平台。平台配备了34台昇腾高性能服务器、100G超高速网络及异构资源调度系统,已成功适配Llama3.2、Qwen2.5、GLM-4V等国内外主流开源大模型。平台集成了鲲鹏通用算力和昇腾AI算力,从模型训练到服务部署全流程国产化,完全自主可控,还支持全校师生“零申请”即可使用算力资源。

 东南大学DeepSeek-R1大模型(图源官博)

而浙江大学DeepSeekV3、R1部署于深度融合智能体“浙大先生”之上,依托浙大“西湖之光”算力联盟的算力资源。浙大拥有的大于1000Pflops(FP16)的本地算力资源,与联盟成员的数千P云端算力打通,弹性混合的云端算力资源可为科研和教学提供算力支持。此外,浙江大学部署的DeepSeek模型基于CARSI资源共享平台,覆盖了教学、科研、生活等全场景,还将面向全国829所CARSI联盟高校开放共享。

安全性方面,高校部署了本地版DeepSeek之后,校内用户问答的数据将在本地储存,不会用于模型调优或与第三方共享,防止隐私、素材的泄露,可保障科研、个人数据的安全。

使用DeepSeek,师生们可以做哪些探索?据介绍,东南大学将面向校内科研团队陆续开放DeepSeek-R1满血版API,支持私有知识库嵌入、领域模型微调等功能,助力快速构建学科专用AI工具。未来,他们还计划快速接入如学术资源、课程体系等知识库,打造“AI+教育”“AI+X科研”垂直领域解决方案,赋能学科交叉创新。

东南大学DeepSeek-R1大模型截图(图源官博)

浙江大学张紫徽也表示,在DeepSeek上线之后,当老师自己的系统想使用AI能力时,提供API就可直接接入。在全场景AI服务下,全校师生都能自主开发智能体。这类似于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自己的专属的智能体。

高校部署DeepSeek,校企协同非常重要。张紫徽表示,DeepSeek所依托的算力平台“西湖之光”,就是校企协同创新的典范。通过与运营商、头部企业合作,双方联合运营,为校内师生服务。这种校企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是可持续的,能缩短建设周期,实现双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突破,高校正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主要阵地。我们期待看到,2025年,在AI的赋能之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文章摘自中国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