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全面提升中小学书记校长、地方教育局长的人工智能领导力,近日,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开班动员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作结业总结。
怀进鹏指出,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强国最重要最基础的力量,校长局长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推动教师和校长局长更好地理解教育强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教育的深刻影响,把握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方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怀进鹏强调: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目标任务和理念方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要坚守育人初心,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
要优化知识体系,提升师生素养技能,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智能素养和育人本领。
要深化平台应用,赋能教育改革创新,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加快智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要扩展国际合作,彰显教育国际影响,搭建标准互认、数据互通、平台互联的全球智慧教育体系,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开放共享。
要坚持智能向善,构建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拥抱、引导善用、趋利避害,统筹各方力量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确保中小学生会用、善用、不滥用人工智能工具。
培训班着眼未来人才培养,结合人工智能新进展、新趋势和赋能教育的新举措,将政策理念、形势任务、技术素养、实践案例相结合,精心设计课程。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负责同志,教育部相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作专题报告。地方教育局局长和中小学书记校长进行典型案例分享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校长局长的使命担当开展了分组研讨交流。
分析认为,怀进鹏提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和推进教材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战略考量:
一是响应全球科技竞争趋势。人工智能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全球主要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均将AI纳入国家战略,并加强教育领域的布局。中国需通过教育体系快速培养人才,确保在关键技术领域不落后于国际竞争对手。
二是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正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依赖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AI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教育体系需提前布局,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落实国家政策与战略规划。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育部此举是落实国家顶层设计的具体行动。同时,“十四五”规划强调科技自立自强,AI教育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是优化教育体系,适应未来需求。传统教育内容难以满足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引入AI课程可推动教育现代化,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核心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标准化。通过统一规划课程和教材,避免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确保不同地区学生都能接触优质AI教育。教材规范化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形成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六是跨学科整合与伦理教育。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需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教材可能融入AI伦理、数据隐私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技术的社会影响。
七是应对就业市场变化。未来劳动力市场对AI技能需求激增。早期教育能减少技能鸿沟,帮助学生适应AI驱动的就业环境,缓解结构性失业风险。
八是强化自主技术生态。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中国需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本土AI人才培养有助于构建自主技术生态,保障产业链安全。(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师培联盟)